脱离“社会底层”的人,会用这三个筛子

魔方的玩法顺口溜
你的位置:魔方的玩法顺口溜 > 新闻动态 > 脱离“社会底层”的人,会用这三个筛子
脱离“社会底层”的人,会用这三个筛子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08:25    点击次数:183

水往低处流,人往高处走。

不出意外的话,谁都不想在社会底层待着。

可是如何才能脱离社会底层呢?很多人努力一辈子,也无济于事。

最近看了一个筛子理论——社会用认知筛掉蠢人,用资源筛掉穷人,用规则筛掉老实人。

细细想来,还真是那么一回事。

反过来看,能够成为人上人的,都是到社会这个大舞台,多番筛选之后留在舞台上的人。

图片

01

第一,社会用认知筛掉蠢人。

很喜欢一句话:“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。”

延伸一下,我们还会发现,永远得不到认知之外的位置,做不好认知之外的工作等等。

很多底层人,只是羡慕或者仇视高层的人,认为他们是走狗屎运,是投机取巧,却没有看到人家背后的付出,还有曲折的成长路径。

也有很多底层人,其实读了几本书,或者本科毕业。这并不等于他们认知高。

认知不仅仅是书本知识,还是社会阅历,实践的胆识,社会趋势判断等。

我们都熟悉鲁迅写的一篇课文《孔乙己》。

作者是如此描述的: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。

孔乙己读书很多,开口就是“之乎者也”,也会帮人抄写,谋得一份收入。但是他明显是迂腐的。

时代变了,已经不是科考入仕的时代了,八股文已经破除了,可是他还坚持八股;很多读书人脱下了长袍,但是他没有。

因此,作者说孔乙己是“唯一”的。也可以理解为,在一个地方,唯一思维滞后的人。

《认知破局》里说:“人与人的差别,很多时候远远不只努力和天赋,还在于认知圈层。”

认知到什么层次,人就能走到什么层次。

鲁迅少年时,以为学医可以成就自己,后来他读书,留学,发现国人是愚昧的,于是用笔去发出“呐喊”。创办文学刊物,不仅提升名气,唤醒他人,还赚了一大笔钱。

唐朝的高适,在宋地种地,听说安史之乱爆发了,马上丢下锄头,去了一线战斗,后来成为了封侯的诗人。

扩宽自己的视野,把自己绕到社会全局中去,你就是鸟瞰社会,有更多的改变方法。

图片

02

第二,社会用资源筛掉穷人。

作为70后,我在二十岁的时候,看到县城的房子,很便宜,一两万就能够来一套。我也意识到,会涨价。但是我一千块钱都没有,只能望洋兴叹。

后来很多买房早的人,都赚了一大笔。

我也看到县城里,早期的一批出租车,生意是很好的。但是我也买不起,就是一家人凑钱,也不能。

其实,很多的资源,是我们看不到的。比方说,人脉资源,政策资源。

我的老家在湘南的山沟里。在大家看来,这是贫瘠的地方,不适合发展。

村里有人,引进了黑山羊,漫山遍野都成为了羊吃饱喝足的地方。山,变成了资源。

加上地方有支持农牧业发展的政策,放羊的人,不仅卖羊发财,还可以拿到很多的贴补。

后来很多人发现放羊的好处,都模仿,这就来晚了,资源有限,分配不了。

《财富自由》中说:“穷人和富人的根本区别不是家底,而是思想。”

当你到一定的年纪,就会发现,自己这一生,有的资源是注定得不到的,有的资源到手里了,也不能发挥作用,还是要弄丢。

在《庄子》里有一个故事。

一个洗衣服的家庭,有一块膏药,可以避免冬天时,手受伤和开裂。保护了手,冬天就可以继续洗衣服。

一个商人花一百金,把膏药配方买下来,送给吴王。吴王正愁将士冬天出征,会冻伤。因此就赏赐商人一片封地,价值连城。

可惜,洗衣服的家庭,有资源,也是穷。

所以,一个社会里,能够发现资源,并且有效利用资源的人,就是人上人。

好的人脉,本地的特色,阶段性的政策,手里的货币和房子,工作的方法,自己的发明等,努力想一想,换一个角度想,都可以是资源,用对地方,就翻身了。

图片

03

第三,社会用规则筛掉老实人。

70后、80后的人,看看我们村里的人,一大批是这样的:前怕狼,后怕虎,就是不怕穷。

并没有几个人,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

最不可思议的是,明显可以用规则的时候,一大批人喜欢用人情。结果,就是被人愚弄,或者被人控制。

我的母亲,要去城里办一个证件。用的是老一辈习惯的套路。

母亲还没有出发,就打电话给某局里上班的亲戚,还带上了平时舍不得吃,舍不得用的土特产。

到了某局,亲戚寒暄几句,告诉母亲如何办理。

事实上,母亲只要直接去办事大厅,花五分钟就办妥。因为办事的规则是如此简单的。

母亲到底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了,还丢一部分利益。可怕的是,母亲还使劲感激亲戚。

有一句特别扎心的话:勤劳能够致富,那么世界首富是一头驴。

是的,无休止的低端的勤劳,都是墨守成规。

跟着规则去做,去改变的人,才是顺势而行。

尤其是一大群人办事,一起创业,无规矩不成方圆。规矩是对每个人的保护,也是对事业运行的保护。

老实人总是服从别人,或者说盲从别人,规则都不敢用,难怪走不出底层。

图片

04

质量管理专家石川磐说:“没有层次的划分,就不能分析也不能管理。”

人要从底层走向高处,就必须要认知提升,资源利用,借用规则。

很多人活一辈子,就是活了一天,就是一直重复昨天。

聪明的人,总是把握当下,预备明天。昨天永远是一块垫脚石。

当你闯过三个筛子之后,你就是为数不多的高人了。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贾永捷回应与言承旭拜祭大S, 揭两人私下对话, 曝在墓地发现钉子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魔方的玩法顺口溜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